藝術留學意義何在?
2019-12-05
周二晚上小編接到一個朋友私信,說皇藝兩年制女裝光學費就高達50萬rmb/學年,直呼去不起。雖然后來查實證明是虛驚一場,皇藝女裝國際生2年學費一共£56,000。但是經過這波虛驚之后,這位朋友隨之而來的吐槽似乎更加扎心:出國讀書超百萬,回國月薪僅6000,我都有點懷疑自己出去了到底有沒有意義...
這波吐槽不禁讓小編陷入了沉思,聯想到近年確實也聽說過很多例子,“藤校海歸畢業生起薪低”、“知名設計學院海歸淪為畫圖狗”,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藝術留學的意義究竟在哪?今天這篇文章以冷靜、客觀的角度,為大家揭開現實的一角,反觀我們的留學決定,究竟是頭腦一熱的跟風之舉,還是理性分析后的產物?
01
留學早已“鍍不成金”
近年來,選擇奔赴海外的留學大軍每年都在急遽增加,海外留學文憑普遍貶值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受前些年美國經濟危機的余震和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英美兩國的財政政策對于教育事業的資本投入都呈現出疲軟的姿態。這一點已經從很多院校的最新招生政策中有所體現。
皇藝從去年開始擴招的跡象已經相當明顯;倫藝甚至早已公開承認有“市場招生部”,專門負責國際生源的招募,研究什么樣的課程和學費設置對國際生的吸引力最大;美國藤校畢業生文憑在市場上的公信力走低,已不再是金招牌...種種跡象都說明,國際生海外留學這一環節變得越來越像是“造血系統”,變得愈發商業化。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每年飛速上漲的學費。記得2013-14年留學英國,30萬rmb/年還是一個比較“平均”的價格,但如今這個數字僅僅算是一個“起跳”價格,平均45-50萬rmb/年才是正解。以英美為代表的國家對于教育的資金投入在逐年縮減,即使是最頂級的學院也難逃“自負盈虧”的現實局面。與每年瘋狂輸出的人數相對應的,是每年從海外畢業歸國的人數,這個數字也在瘋狂增加。
2000年左右,留學大軍整體出國與歸國人數比大約維持在7:1,也就是說平均7個人出國,僅有1個人回國。但這個比例,在之后的若干年里變化是這樣的:
2007年,出國:歸國≈3.27:1
2010年,出國:歸國≈2.11:1
2016年,出國:歸國幾乎接近1:1
*以上數據出自《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每年大批從國外“學成歸來”的海歸們,要和800萬應屆畢業生同臺競爭的現狀,看過便知道,海歸已不再是奇貨可居,出國儼然鍍不上這層金了。更要命的是,在海歸的心目中出國是一件“鍍金”的事兒,回歸國內就業市場,“看不上”的崗位被國內應屆生認領,“看得上”的崗位也容易因為薪酬低于預期而造成心態失衡,海歸們反倒可能成了“弱勢群體”。
02
性價比走低,為什么還要出國
曾經有人問陳丹青,出國留學的意義是什么、要注意些什么,陳丹青是這么回答的:不要太在意學習,關鍵是多到處走走、看看。從長遠來看,留學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在于更快地扭轉思維,收獲更廣的視野和更豐富的見識。老話講“本性難移”,思維的轉變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一旦脫離開一定的環境條件,這種轉變則很難達成;或者說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有所“悟”,才會有轉變。而留學就是將自己置身于一個別樣的環境中,通過身處另一個文化環境,催化思維的轉變,縮短這個讓自己“悟”的時間。憑借一個人目前在國內大學學到的設計知識,畢業后隨即投身于工作中,真的很難再分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做設計層面的“獨立研究”,天賦得不到精進,造詣止步不前,很可能究其一生再難有所突破。有人說,去國外能收獲更前沿的設計技法,但其實這也不是留學可以帶給你的最本質的收益。因為如果是為了獲取前沿知識和技法,你實在沒有必要花幾十萬的學費出去學實際上花幾塊錢就可以在網絡上獲取到的藤校或知名設計師的公開課視頻。拋開前沿知識不談,也許只有脫離基礎工作的層面,站在更高的維度上去琢磨一份“事業”而不是一份“工作”的時候,才能發現留學的經歷究竟帶給你的是什么。前沿的知識或許讓你知道了“如何做到...”,而留學更深遠的意義在于讓你養成并總是保持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就是不停地思考“為什么能夠做到...”。后者持續探尋事物與事物之間深層本質與關系的做法,才是更有可能導向成功的誘因。03
一些真實有用的建議雖然現階段我們需要正面面對每年不斷上漲的留學人數和留學費用,但從長遠來看,最終我們還是要選擇藝術留學。那么以下是漢藝總結出的幾點建議,希望幫助大家以更加冷靜、客觀的角度做出更理智的選擇。適當增加“成本意識”大家先不要對留學之后可以靠打工維系生活的想法抱有過于樂觀的態度。主要原因是:第一,留學生打工很多時候并不受法律保護,超時打工如果被學校發現后果可能會相當嚴重;第二,跟高昂的學費相比,靠打工賺來的生活費簡直是九牛一毛;第三,頂級藝術學院課業本身相當繁重,光應付學業幾乎已無法抽身,如果為了打工而犧牲學業是本末倒置。所以,留學花費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項“單向全額投資”。如果留洋受教這件事本身也算是一種投資,那么行動之前有必要謹慎考慮投資成本,適當增加“成本意識”。大部分留學生家庭其實并沒有壕到那樣的程度,面對每年上漲至動輒40-50萬rmb的藝術留學費用,對于一般小中產家庭來說這樣的開銷已經不算是一筆小數字。
謹慎選擇你要申請的專業如果你的家庭還沒有“足夠富裕”到完全不在乎花多少錢送你出去、學什么只要開心其他無所謂的程度,那么你最好謹慎地選擇你要申請的專業。以往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因為“頭腦發熱”而堅持要申請某個專業,但實際上并沒有想清楚為什么要做這樣的選擇。最典型的情況就是大家扎堆申請“平面設計”,選擇這個專業的理由是“因為看上去好就業,做設計哪個不跟平面沾邊?”你這么想,別人也這么想,大家都這么想,包括國內每年涌向就業市場里的人山人海,他們當年高考填寫志愿選擇“平面設計”專業時,也是這么想的。頭腦發熱地跟風選擇一個專業,扎堆涌向一個出口的結果必然是優中選優,競爭慘烈。而如果你無法為一個專業投入足夠的熱愛和興趣,那么“出頭之日”的可能性將銳減。
放棄對“留學回報立竿見影”的期待選擇到一個真正與自己匹配的專業是一件好事,但不要寄希望于留學回國干幾年就能回本。網上那些留學回來之后就被簇擁,被供養,被當做神一樣來供奉,恨不得馬上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案例不是沒有,只是幾萬里挑一的概率而已。生活日復一日的乏味,太需要一個神一般的人物去增加生活的戲劇感,媒體熟悉且擅長這個套路,所以經他人之手包裝渲染過后的例子,其真實度還剩幾分實在應該持懷疑態度。而更多情況下,留學回報是不可能立竿見影的,越是深遠的影響越應該拉長到人生的進度中去看,而不是像股市套現一樣對于短期回本的想法有那么執著的追求。將緊迫套現的心態轉變為長線投資的開放心態,反而會更有利于個人成長。
藝術留學的過程會增加我們的人生閱歷,這些閱歷會成為我們日后面對種種情況時的參考范本,讓自己不至于一無所知驚慌失措。但是,閱歷并不能保證我們成功,希望選擇藝術留學的人從一開始就給自己規劃一個合理的預期,避免現實讓自己的“理想”撞向地面。留學最重要的依舊是形成獨立人格,以及培養持續思考習慣和思辨精神。這也是為什么國際上那么多頂級的藝術院校逐漸商業化,海歸變現能力萎縮的前提下,作為老留洋生依舊呼吁年輕人多走出國門看一看的歸因。留學經歷帶給人的終生收益,是翻多少墻刷多少美劇都無法替代的深度體驗。最后想說,市場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價值、價值多少的衡量標準永遠不在于一紙文憑,而是能力、經驗和你能為其帶來多大的價值。希望大家做出明智的選擇。
環球五湖(北京)留學咨詢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咨詢熱線:010-62133630
Copyright BY 5hlx.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備18007375號
市場合作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