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線
第三點,中國的家長普遍存在一個高校情結,我們普遍聽的最多的就是美國常青藤以及英國的G5學校。難道美國4300多所學校再加上英國的180多所,就沒有其他的適合自己的?追求高校的確沒錯,但是有沒有考慮到是否是真的合適,還是一味地為了那個光鮮的名字而去給孩子施加壓力呢?作為一個獨立的教育顧問,我有一個“進”、“出”原則;“進”指的是結合孩子的自身條件以及在幫助申請的過程中多渠道的給孩子來做精細化服務頂層設計,從而達到自己的夢想學校,適合自己的學校。畢竟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出”是指孩子在大學4年畢業后的方向問題。我們不僅要考慮孩子如何進的問題 ,往哪個方向走,也要考慮孩子出的情況。畢竟只有把升學和就業連成一條線,才能很好的為孩子設計一條符合他自己的人生路線,引導孩子在一個正確的方向,讓孩子少走彎路。
出國留學不應該是被認為僅僅是去國外鍍金,更多的應該是通過出國留學來幫自己有一個好的人生規劃,避免走彎路的次數。何為優秀學生,在我看來每個孩子都很優秀,因為“天生我才必有用”,存在即合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特長,幫助孩子找出亮點、興趣及愛好,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必將會成就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人。何為精英學生,并不是每個優秀的學生都是精英級別的學生,那些我所接觸的英國G5又或是常青藤聯盟的讀書的學生,他們的確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除了標化考試非常高,他們有強的自我管控能力、時間管理能力、領導力、組織能力、激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正能量,而且自帶磁場,牛逼的思維。一般一個家庭要培養出精英,要耗費很多的精力,不僅要求孩子要做到, 家長自己也要能夠以身作則。我們可以讓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哪怕成不了精英,但是有自我認知能力,能夠鍛煉一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了不起的。特別是那些有志于要把孩子送到世界名牌大學又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個高校,那么最晚從孩子的初中階段就要開始做規劃了。只有一套頂層的設計,一步步的才有那個可能來幫助孩子乃至整個家庭實現那個夢。
出國留學可以拓展視野、開闊眼界、提升自己多維度的能力。希望能夠讓每個孩子的出國留學變的更加有意義,而不是為了出國、為了光鮮的外表而出國。希望能夠幫助越來越多的出國留學生做一個好的人生規劃,走好每一步,夢想并不難達到,難的是你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有沒有足夠堅持的決心、有沒有那么一個好的人生導師來幫助你一起發現你的亮點、指導你一步步的往你想要去的方向走。
文章標簽:出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