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吸引人才,全國多省市出臺措施提供就業支持,有的地區特別為留學歸國人員提供了福利政策。
北京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7月3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和市財政局聯合發布《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簡稱“京8條”),從支持靈活就業、鼓勵企業吸納、拓寬就業渠道、推動創新創業等8個方面,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其中,在“優化就業服務”方面,“京8條”明確提出,將留學歸國人員、港澳臺青年全面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同等提供就業創業服務。
據報道,目前,北京市人力社保、教育、國資等部門已聯合開展了3000余場畢業生線上招聘活動,推送各類就業信息9.8萬次,5萬余名畢業生通過網上招聘落實了就業單位。7月中旬起,將開展“2020年暑期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為期兩個月。北京市有關部門還開發了“京尤碼”,其背后是“北京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將個人求職、實名制登記、招聘活動、就業見習、檔案服務、政策服務、就業創業指導、申領補貼、大學生創業板、職業測評10個關聯事項共30項服務內容進行“打包”。畢業生憑碼即可享受求職招聘、申請見習、檔案查詢、政策解答等線上全鏈條服務,實現供需精準對接、人崗精準匹配。
上海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6月11日,上海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促發展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的26條政策。26條政策包括:著力加大力度保市場主體、著力拓寬渠道保居民就業、著力強化托底保基本民生、著力完善機制加強保障等舉措。據報道,為穩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實施意見》提出加大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基層就業項目、社區工作者隊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力度。
6月下旬,上海市舉辦2020年高校畢業生系列招聘活動,采取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在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的統籌領導下,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正在會同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籌劃在7月舉辦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線下招聘會。
據報道,此前,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打造了“留•在上海”(MakeShanghaiYourHome)全球直播對話留學人員特別活動。活動關注留學人員落戶、海外人才居住證等人才政策,為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提供第一桶金支持的浦江人才計劃,提供留學人員創業園等最全最新資訊,以及最新的工作崗位、擇業輔導、創業資金、創業導師等信息,努力提供“政策補給站”“資源鏈接口”“發展助推器”的集成式立體服務,助力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在滬發展。
廣東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6月初,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保就業稅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稅務九條”),從堅決全面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支持重點群體創業就業、依法有效緩解資金壓力、助力新就業形態發展等方面提出九條穩就業保就業支持政策措施。“稅務九條”提出,要嚴格落實促進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定額稅收扣減政策。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5月29日通報,2020年該市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人社部門采取多種措施幫扶畢業生就業。廣州市人社部門采取四項措施對高校畢業生進行就業幫扶,包括就業政策“擴面提標”、舉辦全天候網絡招聘會、深入校園優化就業服務、培育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
7月1日至8月31日,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云”招聘行業專場活動的基礎上,面向高校畢業生群體開展以“花YOUNG深圳,職等你來”為主題的專場網絡招聘活動,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據悉,從3月開始,深圳人社部門連續開展多場網絡招聘活動,搭建企業與高校畢業生的供需對接平臺。
江西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日前,江西省教育廳、省人社廳聯合下發文件,推動進一步做好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江西省通過拓寬就業渠道、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等舉措,在前期已明確落實崗位數量的基礎上,再提供4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江西省完善留贛就業政策,制定在贛就業補助標準,對異地來贛或本省跨地區有效參加人才交流活動的畢業生,由當地政府給予一定的差旅補助;對應屆高校畢業生和歸國留學人員,與江西省非公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按月給予相應的工作津貼。
福建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為有效減少人員聚集,切實服務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間,福建省教育廳行政服務中心通過全面推行政務服務“網上辦”“郵寄辦”“預約辦”,為辦事個人和企業開通“綠色通道”,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據報道,福州市2020年將全面放開戶口落戶限制,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畢業生(含教育部認定的留學歸國取得同等學歷的人才),不受年齡、學歷、就業創業的限制,均可落戶福州人才集體?戶。
廣西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近日,廣西印發了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條措施,啟動“留桂就業計劃”,通過實施“筑夢廣西•未來有你”政策宣講行動、優質企事業單位崗位推送行動、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行動、廣西青年見習計劃行動、廣西青年創業引領行動等,幫助畢業生就業創業。
安徽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安徽通過向畢業生和企業雙向發放就業補貼形式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據悉,近日安徽已為首批2.2萬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者發送短信,提醒他們及時申領相關就業創業補貼。相關政策包括:與小微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按規定可以享受3000元一次性就業補貼。畢業兩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首次創辦小微企業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可以享受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者可以通過安徽政務網、“陽光就業”網申請辦理。
海南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近日,海南省人社廳、省委人才發展局等多部門聯合出臺政策措施,明確海南省將通過實行落戶自由、提供安居保障、支持自主創業等方式,吸引留住更多高校畢業生在海南就業創業,培養儲備更多適應自貿港建設的人才。
海南省將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允許離校3年內的全日制本科學歷及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在海南省先落戶后就業(三沙市除外),相應享受引進人才落戶待遇。海南省支持人才孵化器、創業園區、眾創空間、人才公寓、總部企業等設立單位集體戶,放寬社區集體戶、公共服務機構集體戶的條件限制。在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安居保障方面,2018年5月13日后新引進的全日制50歲以下博士畢業生、40歲以下碩士畢業生、35歲以下本科畢業生可憑在海南省就業創業的相關證明材料申請住房租賃補貼或購房補貼。
山西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為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大崗位供給,疫情發生以來,山西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展線上“春風行動”和“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共提供適合大學生就業崗位25萬個(次)。
6月29日,山西省太原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稱將一次性引進240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引進博士累計最高可拿到53萬元各類補貼,碩士研究生累計可拿到31萬元。據介紹,太原連續3年每年拿出10億元人才專項資金和10億元科技專項資金用于人才事業。自2018年實施“人才新政”以來,當地共引進人才及家屬7.6萬余人。
陜西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陜西省教育系統推出多項舉措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陜西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就業政策,加大事業單位面向高校畢業生招聘力度。陜西明確,今明兩年陜西省事業單位空缺崗位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和上兩屆畢業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比例不低于70%。2020年全省研究生、專升本招生規模分別擴大到2.4萬人和2萬人,同比各增加5000人。同時,陜西拿出專門編制面向基層,招聘招募“教師特設崗位計劃”5200人,面向全省縣及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招錄2500人,面向社區開發公益性崗位招聘專職工作人員1萬人。
內蒙古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據報道,為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內蒙古重點打造了“就業需求線上報,就業指導線上聽,就業崗位線上找,就業服務線上辦”的服務模式,同步發布《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疫情防控事項公告》,開展就業線上服務4206人次;接受業務咨詢6萬余人次,提供包郵回寄服務1000余份。并通過“內蒙古大學生智慧就業創業服務云平臺”投放就業創業精品課程,并提供職業發展咨詢、測評等服務。學生在線學習人次已達29.01萬,咨詢測評人數為1.82萬人。
遼寧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近日,遼寧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印發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若干舉措的通知》,提出17項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
為鼓勵用人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遼寧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最長12個月的社會保險補貼和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新招用2020年應屆畢業生的各類企業,可向政府申請免費“訂單式”培訓。
遼寧對各類企業新招用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按月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其中農村戶籍和符合條件的,補貼標準可上浮20%。
遼寧鼓勵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從事個體經營和網絡創業,最高可申請2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并給予創業場地補貼。遼寧每年還給予10家優秀孵化基地每家最高500萬元的專項補貼。遼寧還將在省內高校增設1萬個見習崗位,并給予包括基本生活費在內的見習補貼。
黑龍江市出臺措施保障畢業生就業
黑龍江將高校畢業生和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扶持范圍,高校畢業生創辦小微企業的,最高可申請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按規定給予貼息。
黑龍江一方面強化創業融資支持,將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由15萬元提高至20萬元;另一方面強化創業平臺與補貼支持,在各級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提供。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并正常經營一年以上的,各市地給予3000元至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更多
留學生就業資訊請持續關注http://www.tszengpu.cn
文章標簽:留學就業 最新消息 新政策